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造成虾脱壳困难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怎样才能促进对虾脱壳?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8-15 17:27:26  阅读:4次

在对虾养殖中,大家都知道对虾的生长必须依赖脱壳。在环境适宜前提下,虾苗30~40小时脱壳一次,体重1~5克的仔虾约4~6天脱壳一次,15克以上的大虾一般二周脱壳一次。当出现连续蜕壳不遂、大量偷死的现象时,一定是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必须要尽快找到原因及时处理。否则损失巨大。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白对虾的脱壳困难的九大原因与软壳现象、蜕壳误区及预防措施!
脱壳难的九个可能原因
1、水质恶化,表现在旧壳仅脱出一半或脱出旧壳后身体反而缩小。
2、营养问题,长期饥饿影响脱壳,营养不足或饲料差不易吸收造成缺钙,而影响脱壳。
3、放养密度过大、密集挤迫,互相干扰会延长脱壳时间或脱不出而死亡。
4、水温突变,低温阻碍脱壳,高温也会延迟脱壳。
5、药物影响:乱用抗生素后应用药物过多影响脱壳或产生不正常现象。
6、光照太强或水的透明度太大,水清到底,使对虾整天乱游塘不脱壳。
7、一些有害生物如纤毛虫,使对虾的甲壳发生矿化,新旧壳发生粘连导致对虾蜕壳困难。
8、溶解氧不足,对虾脱壳困难。
9、水里缺少微量元素矿物质。(相当重要)

30.webp.jpg


软壳现象
如果非正常性蜕壳过于频繁,发生应激性蜕壳后的虾常会出现体弱壳软,生长缓慢等不良情况。主要是体质虚弱,营养缺乏造成,池水硬度低,缺少钙源或者一些细菌性感染也会引发软壳现象,细菌感染的软壳一般会同时伴有体色异常,出现肌肉白浊、红体等情况。
脱壳误区
有很多养殖户认为既然虾脱壳才能长大,于是就想方设法缩短脱壳时间,间隔时间越短,虾生长越快,养殖周期越短,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虾每次脱壳前都需要积蓄相当的能量,而且脱壳后是虾体最弱的时期,容易被病原侵入,所以每次脱壳都是对虾的生命难关。利用一些非正常方法使虾脱壳,常会造成增重率低,虾体质明显下降,发生病害。
防止白对虾蜕壳不遂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白对虾蜕壳不遂问题,注意保持虾体健康是最关键的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要多方面配合。
1、保持充足的采食
采食,是虾获取各种营养素的最主要来源。这要求一是饲料品质要好,营养供应均衡;二是消化利用率要高。饲料本身的消化利用率要好,同时,要调整白对虾的胃肠道,在减轻肝胰腺负担的基础上,增加肝胰腺、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建议措施:经常拌料“酶益添”、“活力肽”、“复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等营养物质,提高对虾的抵抗力及免疫力。在保肝护肠方面,建议拌料“转肝灵”、“肝血通”+“肠益生”、“聚能菌素”、“白便白斑宁(菌肽型)”,促进对虾肝胰腺及肠道功能的发育。

31.webp.jpg


2、保持良好的水质
定期改底,保持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处于较低的水平,减少对虾的危害作用;保持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处于较高水平,利于有机质分解和利用;维持平衡的藻相、菌相,保证养殖水体中有充分的溶解氧,及时消纳残饵和粪污。
建议措施:定期交叉使用“金盾全能”、“铂盾全能”、“虾蟹底康”改底,重要的是使用安全、高效、成本适宜的产品;定期补充养殖水体内的有益微生物群,使之处于优势种群状态,抑制有害菌对虾体的侵扰。
3、注意天气变化
从事水产养殖,特别是对虾的养殖,从幼虾到成虾阶段,蜕壳基本上是在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左右,因此这段时间要加强注意。
建议措施:及时泼洒或拌料“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或“复合vc应激灵”,提高对虾抵抗力,同时在蜕壳前及蜕壳期间使用“安进巨能钙”、“脱壳活力钙”、“钙镁全能”等补充水体钙镁元素,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蜕壳不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