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漫长而炎热的夏季,即将步入夏秋季节转换的9月份,9月历经“白露”和“秋分”,全国各地气温逐渐下降,特别是白露过后,这一时期昼夜温差加大,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喂量达到全年的高峰,对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摄食较为有利,养殖对象生长迅速,但与此同时,正值夏秋之交,常有强降雨、强对流等天气出现,水产养殖也面临池塘水质老化,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这些易导致水生动物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广大养殖户要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发现病害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九月份我们水产养殖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做好预防工作,就能相应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一、病情预测
1、鲤鱼、锦鲤:极易发生鲤鱼浮肿病。
2、鲤鱼:易发生烂鳃、赤皮、出血、肠炎、打印病等。
3、草鱼:易发生出血、肠炎、烂鳃病。
4、鲫鱼:易发生粘孢子虫病。
5、鲢鳙鱼:易发生烂鳃、肠炎、赤皮、打印和爆发性出血病。
6、大菱鲆:易发生肠炎、腹水和纤毛虫病。
7、虹鳟鱼:易发生肠炎、烂鳃和寄生虫类疾病。
8、罗非鱼:易发生肠炎病。
9、对虾:易发生白斑病。
10、海参:易发生化皮、肿嘴病。
11、河蟹:易发生水肿病、黑鳃病、固着类纤毛虫病、颤抖病。
12、泥鳅鱼:易发生肠炎病。
二、病情分析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鲫、鲂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尤其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过后水温仍在25℃以上时最为严重,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2、细菌性肠炎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青鱼、鲤、鳙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在水温高于18℃时流行,25℃~30℃为流行高峰。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发病,且死亡率较高。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3、链球菌病:主要危害对象是罗非鱼,常于夏、秋两季发生,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高于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罗非鱼亲鱼及体重100g以上的幼鱼和成鱼。近年来罗非鱼各主养区均有不同程度爆发该病,广东、广西、海南等罗非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鲡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做好预防。
5、红腿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该病发生多与养殖环境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关,8~9月最常发生。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6、肝胰腺坏死症:俗称“偷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多由于投苗密度过大、饲料投喂过量,养殖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7、鳖腮腺炎病:发生对象为中华鳖,发病水温25℃~30℃,中华鳖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8、草鱼出血病:是我国二类水生动物疫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患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头部发黑最为明显,全身性出血是该病的重要病变特点。
9、菱鲆等海水鱼类:发病水温为 30℃~32℃。患病鱼厌食,出现体色发黑、腹部膨大、头部出血、眼球浑浊外凸、鱼体畸形、间歇性乱窜打转、离群或侧躺于池底等症状。
10、白斑综合征:是我国一类水生动物疫病,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克氏原螯虾等,发病水温为18℃~30℃。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患病虾停止摄食,临死时在池塘边的水面游动。
11、虹彩病毒:是我国新发水生动物疫病,病原为十足目虹彩病毒,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原螯虾等, 水温在16℃~32℃时流行,对虾体长4cm~7cm时最易被感染。患病虾肝胰腺萎缩,肌肉发白,鳃和足发黑。

三、预防措施
1、加强饲料投喂
水温逐渐下降后,大多数养殖水产品迎来了最适生长期,因此要抓紧时机,投喂适宜的饲料,以促进快速育肥。适时增高蛋白饲料的投喂量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可有效提高水产品的出塘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不过在大量投喂的同时一定注意内服保肝护胆产品的添加,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转肝灵”/“苷互渔”+“畅益生”/“互畅健”+“酶益添”/“维互渔”来提高代谢,促进生长。
如果养殖的是河蟹,提前就要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以增加其膏黄,并且在增加育肥饲料的同时添加“安进虾青素”/“互渔虾青素”、“聚能活力钙”/“聚能镁钙”等,可以增加硬壳率提前上市。
2、加强水质管理
入秋后鱼类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池塘水体大部分呈富营养化,且进入冷暖空气交替阶段,早晚气温温差会比较大、池塘上下水层易形成对流,如遇到闷热、暴雨等不利天气,极易引起养殖水产品缺氧浮头或泛池,所以,应加强水质管理,调控水质。
可定期使用“噬菌肽浓缩冻干粉”/“止弧君浓缩冻干粉”系列、“弧菌净”/“弧菌倍净”系列、“君泰”等生物型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定期冲水换水,科学开启增养机,即: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温差大时及时开,早上日出后不开,阴雨天白天不开,确保池塘溶解氧数值在4.0mg/L以上。
3、加强养殖后期生产管理
高温天气,应勤巡塘,防止发生缺氧泛塘,建议塘口常备“安进巨能氧”/“聚能氧”、“养水激活颗粒”/“双氧底互”,以备不时之需;及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投饵时间和投喂量,确保养殖动物营养需求及减少残饵;控制合理养殖密度,使水体负荷适度;加强养殖动物保健与应激管理,建议拌料“转肝灵”/“苷互渔”、“复合免疫多糖”/“互渔免疫多糖”、“酶益添”/“维互渔”等保肝营养物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病害防治
九月易发生体外寄生虫和细菌性病害。要加强水质调控,减少病害发生。同时结合内服抑菌抗病药物如“黄连康”/“源独清”、“渔乐健”/“互渔健”、“白便白斑宁”/“畅互渔”等预防鱼病,并且定期内服“免疫促长素”/“互渔促长素”、“酶益添”/“维互渔”提高鱼体抵抗力。
对于河蟹养殖池塘要合理控制水草密度和分布,多余和已死亡的水草及时捞出,减少因水草腐烂而引发的病害及耗氧等。
图片
5、做好台风、雷雨等突发性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
做好因突发性天气引起水环境变化的应急防范工作,同时做好减少水生动物应激反应的准备工作,在天气突变发生前后及时使用“解独应激灵”搭配“复合vc应激灵”/“酯化vc应激灵”或“稳定型vc”/“包被vc”全池泼洒,提高养殖对象抗应激能力。
6、加强巡塘
九月要加强巡塘,勤观察养殖对象的摄食、活动及水质情况,对河蟹、小龙虾、蛙类等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夜晚加强防逃、防盗巡视。注意收听、收看气象信息,做好防范工作,特别台风高发季节。
7、适时上市
九月份养殖的水产品达到上市规格就可以适时上市,要及早做好销售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中秋节、国庆节抓紧销售黄鳝、虾蟹等名优水产品,提高养殖效益。
对于水产品来说,换季是其生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易出现各种病虫害,容易造成水产死亡等,因此这些事项大家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