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温差大变,水质变化多端!养殖户该防备起来了!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1-16 09:19:44  阅读:0次

 白露之后,此时天气逐渐转凉,虾塘水温下降,昼夜温差大,同时冷空气频繁来袭,形成暴雨或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变化大,虾因生理因素适应不了水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应激发病,形成继梅雨之后第二个虾病高峰期,造成对虾养殖的“白露瘟”。

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天气转凉,日夜温差大、冷空气频繁来袭,藻类不稳定,细菌性疾病(弧菌)、返底、应激等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
一、藻类的老化
养殖后期很多池塘藻类老化严重,由于昼夜温差的变化很容易产生"倒藻"的现象。有些池塘掉清十分严重。藻类对水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池塘中溶氧来源大部分来自藻类和水草。而且藻类还有很强的净化水质的作用,降低池塘中的氨氮和亚盐。而且如果池塘中有益藻的数量很少,很容易爆发蓝藻和青苔!倒藻一旦发生,首先就是败坏水质,如果你去测倒藻池塘的氨氮亚盐,监测指数肯定飙升!其次就是导致水体中pH的变化,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的升高导致pH下降。最后死藻的大量分解会消耗很多溶氧导致水体缺氧,死藻的增多还会让水体中其他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水肥不起来。
1.png
防治方法:
1、加强日常巡塘次数,随时关注水体变化并定期监测池塘各项水质指标。
2、时刻关注天气预报,谨防由于连续低温、暴雨等天气突变造成的倒藻现象。
3、水体透明度变差,水体开始浑浊,都是倒藻出现的前奏。可通过定期加注新水,使用“聚能菌素”/“菌倍特”或“安进菌霸”/“菌酶净”等微生物制剂调水,以调节藻相;也可以配合使用“金盾全能”/“底互卫”、“高铁全能”/“底改倍特”等产品进行底质改良,避免倒藻。
4、多开增氧机或全塘使用“安进激活”/“互渔激活”,避免养殖水体分层。
5、台风、暴雨等来临前倒藻的预防:可提前3-4天的补菌补肥,防止倒藻,主要是补充藻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安进肥霸”/“铂肥源”。台风来临需要保证池塘夜间溶氧的充足,保证夜间藻类呼吸作用的溶氧,防止因夜间溶氧过低,影响藻类的呼吸作用发生倒藻,可以通过加开增氧机和使用“安进巨能氧”/“聚能氧”、“养水激活颗粒”/“双氧底互”等化学增氧剂。
2.jpg
已发生“倒藻”的处理措施
池塘发生倒藻后,不仅要注重解毒调水,更要关注底质改良。
1、首先,需要用“藻毒分解素”/“藻灵盾”解毒处理。为了避免水体缺氧,需要加开增氧机,晚上使用“安进巨能氧”/“聚能氧”、“养水激活颗粒”/“双氧底互”等增氧剂,避免鱼儿在夜间发生缺氧情况。
2、使用“金盾全能”/“底互卫”、“高铁全能”/“底改倍特”等产品进行底质改良,12小时后进行培藻。
培水方式:“硅藻壮”/“硅肽肥”+“安进肥霸”/“铂肥源”+“安进菌霸”/“菌酶净”,晴天上午9-10点全池泼洒,当天下午即可观察到水开始慢慢开始变绿,通常3天左右水色转好藻类生长繁殖较丰富。
二、弧菌泛滥
入秋后,大量弧菌滋生成为养殖塘口最严重的问题,秋风吹,受泛底、藻类死亡、溶氧不足等因素影响,虾塘水质低质恶化,弧菌大量滋生。同时由于天气问题原因,对虾体质相对较弱,弧菌容易趁虚而入,虾易出现黑鳃、偷死现象。
分析:养殖中后期,弧菌在底部厌氧环境已经大量滋生,但由于底部好氧保护层的存在压制住。但入秋后,水温下降水体密度变大,容易形成上下水体对流,搅动底部,将弧菌释放出来,需要定时向底部补充有益菌进行生态占位。
3.png
防治方法:
1、改善底部耗氧状况,勤用“金盾全能”/“底互卫”或“高铁全能”/“底改倍特”搭配“安进巨能氧”/“聚能氧”底改,改善底部氧化还原电位,增加溶氧。 
2、有增氧机、打水机的,经常开,天气闷时不要停,让水体动起来,增加水体空气的接触 ,可以增加溶氧。
3、适时根据池塘情况定期(5-7天)使用“噬菌肽浓缩冻干粉”/“止弧君浓缩冻干粉”、“君泰”、“弧菌净”系列等产品,预防弧菌爆发。对已经爆发弧菌的池塘应连续两次使用“噬菌肽浓缩冻干粉”/“止弧君浓缩冻干粉”搭配“噬菌肽”/“止弧君肽”泼洒,同时进行改底,后续补充“聚能菌素”/“菌倍特”、“安进菌霸”/“菌酶净”、“高活性芽孢杆菌”/“芽孢净”等有益菌进行生态占位。
4、减少耗氧物质的存在,比如烂草,下风口的有机质,剩余饵料等。此时要减少饵料投喂,不宜吃的过多!
三、返底解毒
入秋后池塘泛底的主要原因是水产养殖的底层物质堆积,在厌氧发酵时会形成剧毒层。尤其是在入秋后之后的池塘表层水温随着气温的变化,昼夜出现巨大的温差,引起水体对流,会冲破剧毒层,使得水体溶氧下降、水体浑浊、有害物质超标等,这就是入秋后的返底。
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一部分残饵、粪便、肥料、死藻等有机颗粒物沉入池底,以及发酵分解后的死亡生物,与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
但底泥中的有机腐败物质及分解消耗溶解氧产生的二氧化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和多种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是病原菌的良好培养基或各种寄生虫虫卵潜藏住所。底泥过厚--底质恶化对鱼类可以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接的。投饵的池塘中,剩余饵料和鱼虾的排泄废物引起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这些浮游植物控制着池塘中的溶解氧变化。白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的耗氧,溶解氧浓度较高,夜间刚好相反。
6.jpg
随着大量饵料的投入,在我们的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养殖后期,藻华现象非常普遍。此外,池塘底质有机物质浓度过高,就会有利于池塘底部形成厌氧条件,导致微生物有毒代谢物的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升高,有进一步加剧了池底变黑、变臭,水质恶化,寄生虫、病菌大量繁殖。所以说底质、水质、病害密切相关,尤其在白露阶段,我们更应该注重底部的管理。
防治方法:
建议多次使用“解独应激灵”、“碧水全能”/“碧水倍净”等,解除水体当中毒素。针对池塘底泥当中毒素,这时建议选择氧化型底改,如“金盾全能”/“底互卫”或“高铁全能”/“底改倍特”搭配“安进巨能氧”/“聚能氧”,少量多次,改善池塘底部,降低底泥毒性。
后续可跟生物型底改交叉使用,建议使用“菌酶双效”/“菌酶净”、“菌酶全能”/“底互硫净”等,能更好的保持底泥的活性。
四、应激反应
水温的变化会让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应激的养殖动物在遇到坏的环境变化之后,会把大量的体能用来对抗环境的突变,就会导致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在池塘中一直潜伏的病菌就有了可乘之机,导致其发病死亡。这时候就建议养殖户使用一些维生素等保健品拌料使用,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体质,防止在应激反应之后引发疾病。
防治方法:
1、养水很重要
优良、稳定的藻相(以硅、绿藻为主,鞭毛藻为辅,大小型藻类共存),可保证充足的溶氧、分解有害物质、提供饵料生物。但是实践中水质往往不稳定,有害蓝藻、鞭毛藻水华频频出现,硅藻、绿藻易死亡,对虾经历水变带来的多重应激。所以,看水施肥、慎重择肥、合理配肥,使水体稳定,才是减少应激的出路,可以使用“硅藻壮”/“硅肽肥”、“安进肥霸”/“铂肥源”等稳水肥水。
2、改底要跟上
对虾生活在底层,营造一个优良的底部环境对预防应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养殖过程中,随着污染的加大,底脏、底臭、底热、底酸、底分层等一系列问题都接踵而至,对虾上浮易跳、开增氧机就水臭,使对虾承受着巨大的应激。所以,坚持定期使用底改剂(如“金盾全能”/“底互卫”、“高铁全能”/“底改倍特”等),将底层有机物转化成藻类的营养盐循环利用。 
3、保健是保障
对虾拥有好的体格是成功养殖的基础,它意味着耐低氧、抗应激的能力强。重视内服保健的养殖户养出的虾往往长速快、体色亮、活力强,各式的保健类药品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养殖过程中经常伴饲投喂“酶益添”/“维互渔”、“复合免疫多糖”/“互渔免疫多糖”或“免疫促长素”/“互渔促长素”、微生态制剂“聚能菌素”/“菌倍特”、“畅益生”/“互畅健”或“乳酸菌群”/“乳酸净”等、防病中药制剂“转肝灵”/“苷互渔”、“肝宁”、“解毒保苷素”/“保苷素”等,提高对虾体质、强化抗应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