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绝大部分塘口河蟹蜕壳已经接近尾声,后期虾蟹蜕壳不遂或者软壳死、硬壳死的现象有所加重。
四月份经历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气温继续回升,降雨明显增多。气温的回升,对虾蟹的生长十分有利,河蟹将经历第二次蜕壳。
但是由于阴雨天气偏多,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容易缺氧,虾蟹容易发病。本文笔者对3月蟹塘情况做了一个简单总结梳理,并对4月蟹塘工作提出详细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月份蟹事简要回顾
3月份经历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气候逐渐转暖,但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造成中下旬大风降温和阴雨绵绵。好在没有明显的强降雨,对虾蟹下塘后的第一次蜕壳影响程度有限,只有少部分养殖户反映有蜕壳不遂和青虾死亡现象。
从虾蟹蜕壳情况看,今年的蜕壳期较去年提前一个星期左右。目前,绝大部分塘口河蟹蜕壳已经接近尾声,后期虾蟹蜕壳不遂或者软壳死、硬壳死的现象有所加重。
青苔问题较为突出
青苔是水绵、水网藻、钢丝藻的统称,喜浅水,营附着生活,好光,低温仍能正常生长。蟹池暴发青苔,会造成肥水困难,不利于单细胞有益藻类(如硅藻、小球藻等)的繁殖,影响水草生长,对幼虾幼蟹有缠缚作用。钢丝藻寄生在伊乐藻上,甚至会导致伊乐藻根部发黄发黑失去活力。
池水普遍过浅
绝大部分蟹池沿袭传统的养殖方式,习惯于前期关浅水养虾养蟹。殊不知前期的气温变化对浅水池影响明显,特别是3月中下旬的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正好赶上河蟹蜕壳高峰期,容易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
尽管目前河蟹蜕壳情况整体好于往年,但是不排除会影响到第二次蜕壳,因为激烈的水温变化对虾蟹的体能影响是明显的。
水体理化指标异常
经池塘检测,3月上中旬大部分蟹池亚硝酸盐超标。主要原因是水体小、溶氧不足和肥水不当。本地蟹池绝大部分是环沟型模式,环沟一般仅占池塘总面积的20%-25%,在4月份之前的青虾苗、蟹种、螺蛳均集中在环沟内,养殖密度过大,水体过小,没有风浪,容易缺氧。
加上前期水温低,硅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扩繁能力弱,在过量肥水的情况下难以消化利用,容易导致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对虾蟹生长十分不利。
沙虫大量暴发
在过度肥水的情况下,以大型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为代表的沙虫大量暴发,加剧了水体缺氧,导致水质白浊。
病害开始滋生
随着气温升高,一些细菌性、寄生虫疾病开始发生。部分塘口已经发现虾蟹腐壳病、烂肢、黑鳃病和纤毛虫病,需要在本次蜕壳结束后进行杀虫消毒处理。同时,近期一些塘口病死蟹和蜕壳不遂明显增加,主要是与蟹种体质有很大关系,大都属于弱质苗、带病苗和机械损伤苗,在蜕壳期间面临淘汰。
螺蛳爬边
四月份蟹事安排
四月份经历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气温继续回升,降雨明显增多。气温的回升,对虾蟹的生长十分有利,河蟹将经历第二次蜕壳。但是由于阴雨天气偏多,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容易缺氧,虾蟹容易发病。
本月蟹事重点是:板田上水、围网种草、疾病预防、伊乐藻控草、沙虫处理、水质调控、合理投喂、巡塘管理等。
1.坂田上水和围网种草
这两项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建议板田上水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种植轮叶黑藻(节节草)和苦草(扁担草)之前,板田水位保持5-10cm左右,一周后将板田水位抬升到30cm左右。
围网面积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30%-40%,不宜过大。围网面积过大的,应拆除多余的围网,防止影响虾蟹的活动空间,造成水体浑浊。水草采用条块式种植方式,东西向,草带宽3-4米,无草区带宽2-3米。轮叶黑藻和苦草发芽期间,要注意虫害。
早期板田上水,氨氮、亚硝酸盐基本上检测不出
板田没有上水的亚硝酸盐偏高
板田上水的塘口蜕壳正常,没有出现“拉腿”现象
种草区围网面积过大,后期容易浑水
不围网草也能种起来,但必须在管理上要跟上
2.疾病预防
在河蟹第一次蜕壳高峰期结束后一周左右,发病塘口应用“噬菌肽”消毒杀菌1-2次,有纤毛虫的应用“底源康”先处理一下。没有发病的塘口可以用“安进菌霸”改善一下养殖环境。鉴于本月可能出现的连绵阴雨天气,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酶益添”、或“复合免疫多糖”,补充营养,预防疾病;也可以半个月喂一个疗程“安进大蒜素”,3-5天一个疗程。可结合“底源康”和“解毒底改”,改善池塘底质,防止致病菌暴发。注意蓝藻预防,可定期补充“安进肥霸”,使用“肥水专家”肥水维持有益藻群,放养黄白鲢,将池塘水体pH值控制在8.0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减少氮肥投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外源性输入等,可有效预防蓝藻发生。
3.伊乐藻控草
由于气候适宜,伊乐藻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容易将蟹沟封闭,应合理稀疏。
一是割草头,将水草控制在水面以下30-40cm。草头割过以后,用“肥草壮根颗粒”修复水草。需要注意的是,割草时不能一次到位,应分期分批进行。以防虾蟹失去栖息避敌空间后四处活动,引起水质浑浊,造成水草下沉死亡。
二是间草,用靶子将过密的水草进行稀疏,增加光照的通透性,增强水草活力。割草、间草均要避开虾蟹蜕壳高峰期。水草细弱活力不足的,应适当施肥。有刚毛藻附着的,应及时处理。虫害对伊乐藻影响较大,发现伊乐藻叶片减少、茎节发黑的,可以判断为虫害影响,应及时杀虫和杀灭真菌。
4.沙虫处理
5.水质调控
6.合理投喂
7.巡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