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弧菌病不管是在对虾、小龙虾,还是大闸蟹养殖的过程中一直是令广大养殖户头疼的问题,弧菌不仅会造成养殖动物的空肠空胃,肝胰腺坏死,还会造成烂尾,肠炎,水瘪子,同时也是小龙虾“五月瘟”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弧菌病每年造成的损失令养殖户痛心疾首。甚至达到了“谈弧色变”的程度!
针对弧菌病的核心在于预防,今天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弧菌病的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案。
一、弧菌以及弧菌的生长环境的理化环境
弧菌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厌氧菌。虾的主要致菌为: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霍乱弧菌等。弧菌适应温度10-35度,最适25度左右。
二、蛭弧菌的特点
蛭弧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较广,其含量通常在夏季较高,而在冬季较低。蛭弧菌具有一般细菌的特性,较一般细菌小,能通过过滤器,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细胞中蛋白质量可占干重的 60%~65%,DNA含量5%,从自然界分离的都呈依赖寄生型,与宿主细胞间常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但有的特异性较差,能侵入多种细菌。普遍证实蛭弧菌在适宜宿主上形成噬菌斑的pH值为5.5~9.0,最适pH值为 7~8。蛭弧菌对热敏感,50℃以上时,30分钟失去活性;40℃时30分钟活性减少一半;在4℃~37℃条件下都有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为一类嗜中温性细菌。蛭弧菌在死菌中形成噬菌斑数是活菌的35~290倍。
三、弧菌怎么致病
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是在世界各地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等中的主要流行病,也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
弧菌致病和其他病原性微生物一样,是取决于弧菌与对虾之间的相互作用,致病过程同样是经过弧菌黏附在虾表面、弧菌侵袭到对虾体内、弧菌在对虾体内增殖并产生毒素这整个过程,而这过程又与弧菌产生的各种毒力因子有关。
黏附是弧菌感染的第一步,它对细菌侵入宿主细胞并有效发挥毒素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弧菌黏附素的受体尚不十分清楚。但是当对虾体表因为寄生虫寄生导致对虾体表受伤、或者水质不好导致对虾体表粘滑保护膜消失,弧菌感染的几率就提高了。
所以:弧菌疾病的预防措施重点是:
1、调整好水质环境,提高对虾活力,降低感染几率。
2、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减少寄生虫感染机率。
四、弧菌最容易爆发的时间点
1、阴天下雨过后弧菌繁殖速度最快,容易引发弧菌病,下雨过后,有很多的藻类死亡,同时下雨过后水产动物的体质由于受到应激而变弱,更容易被弧菌感染。此时应该及时消毒。
2、水温每提高三度弧菌的繁殖速度加快一倍,因此,在高温季节,水温上升速度特别快,弧菌的也会快速增长,这个时候也是容易爆发弧菌病的时期。
五、弧菌入侵后,会带来什么伤害?
1、破坏对虾的疾病防御系统。虾是具有一套低等的疾病防御系统,这一套防御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血细胞当中含有凝血的功能。当对虾感觉身体的某个部位可以受到外来者的入侵,那么凝血因子将启动,将有可能受到威胁部位的血液凝固,从而起到预防入侵者的入侵、扩散,从而保护对虾自身的安全,这是对虾重要的免疫功能之一。
但是,弧菌这只狡猾的狐狸很不简单,它具有穿透这种防御的能力!比如:哈维氏弧菌会分泌一种叫做半胱氮酸蛋白酶的毒素,这种毒素与对虾的凝血因子接触,就会降低凝血的分子的浓度,降低凝血的速度,从而使得弧菌的入侵找到了机会。
2、破坏虾体组织,降低免疫力,引发各种疾病。弧菌入侵对虾体内后,会繁殖下来,并分泌大量的毒素,如:蛋化酶、融血素等等,这些毒素不但能干扰到对虾正常的代谢功能,还能直接破坏对虾体内各个组织,影响对虾各个器官正常的运行,从而降低对虾的免疫力,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在池塘当中、对虾身体内潜藏着一定数量的弧菌,是不会影响到对虾的生长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弧菌才能演化成为致病菌。那么什么条件之下,弧菌才为致病菌呢?
1、水质不稳定、恶化、变差。池塘内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存。在优良水质的条件下,对虾是不容易发生弧菌病的。
2、温度是对虾生长必须关注的因素。对虾生长有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同样弧菌致病跟温度也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在24~30℃的水温情况下,对虾因为哈维氏弧菌病而死亡的数量,会因为温度的生高而升高。在温度大于32℃或者低于28℃,哈维氏弧菌的生长速度会放慢,因感染弧菌病而死亡的对虾死亡率都降低。温度不仅能弧菌的“黏附”对虾的能力,也影响其产生毒素的能力,可见温度,在养虾过程当中是多么的重要!
3、盐度。盐度是南美白对虾生长必须关注的重要指标,随着对虾养殖不断向内陆发展,淡水养虾不再是新鲜事了。但是淡水养虾或者高盐度地区的虾农需要注意,盐度也会成为弧菌生长的重要条件。一旦盐度变化过快,给对虾带来胁迫的时候,弧菌致病能力也增强。
所以,在淡化虾苗或者在养殖过程当中,不宜让池塘的盐度变化过快。
4、pH值变化过大。虾农都知道,每个池塘每天由于藻类都在进行着光合作用,早晚的ph值是不一样的,最佳的变化浮动在1以内为正常值。如果早晚ph值变化过大,会给对虾造成胁迫,弧率致病能力同样增强。
六、感染弧菌后,机体有这几种病变:
弧菌入侵后,如果处理的不及时,那么对虾体内的弧菌将会大量蔓延,一旦数量过大,第一个破坏的就是血液细胞,导致对虾免疫功能降低,破坏消化道内的上皮组织细胞,致使消化功能异常,对虾甲壳可能有明显的发红迹象。
1、眼睛发生病变:神经组织受损,眼睛出现明显软化、变色的情况。
2、引发鳃部病变:健康的对虾的鳃部应该是干净、透明的,而弧菌感染后,仔细观察对虾鳃部会发现有附着物,颜色为变黄色或者土色。
3、肝脏病变:肝脏是对虾机体当中最重要的器官,支撑身体各个机能的运转,一旦肝脏发生病变,对虾整个系统就出现崩溃而死亡。致病性弧菌能破坏肝胰腺的结构,使分泌细胞变性,血淋巴受阻等,造成肝脏的各个功能异常。
4、出现荧光:有些虾农晚上巡塘之时,发现对虾隐隐的发出亮光,这可能是对虾感染上致病弧菌的缘故。霍乱弧菌、亮弧菌、哈维氏弧菌、费氏弧菌等都有可能令对虾患上发光病。
七、如何正确的防治弧菌病
1、使用“铂立康溶液”、“铂诺威-碘威溶液”或“水霉净”对育苗池严格洗刷消毒,养殖池要彻底清池。纳水时应经过沉淀过滤,以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
育苗期注意亲虾、卵和饵料的清洁卫生。养殖期注意饵料质量,科学投饵,尽可能减少残饵,要及时换水以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尽量减少环境对虾体产生的压力和各种刺激,适当控制对虾密度,避免外伤,防止缺氧和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及其他污染物对对虾造成危害。
定期选择刺激性小的“铂福水健”或“铂源盾-水盾”消毒,育苗期和越冬期还可选用“噬菌蛭弧菌冻干粉”对水体消毒,以控制水中的细菌数量。养殖期还可在发病到来之前选择“黄连康”、“白便白斑宁”或“白浊克星”等产品拌料,按治疗量的1/2~2/3使用,连续投喂1~3周,以控制本内的细菌数量。努力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
真正噬弧菌—安进“噬菌蛭弧菌冻干粉”荣膺:中国水产动保产业最具创新力产品!(近几年,蛭弧菌冻干粉成了很多水产动保企业推广的新潮流,但是同样都是蛭弧菌冻干粉,在使用效果上差距甚大,安进股份-“噬菌蛭弧菌冻干粉”,历经数年,运用新工艺,新方法,结合现代免疫学、基因工程学和最新生产工艺研制而成,真正的噬弧菌深加工企业,24小时快速灭杀弧菌!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即可了解更好噬菌蛭弧菌冻干粉神奇效果!)
投喂优质饵料,保证对虾有充足的营养;饵料中加入一些“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或“脱壳活力钙”能提高对虾抗病能力、促进蜕皮的产品。
2、各期幼体发生弧菌病流行时,基本的治疗方法是在水中施放“噬菌蛭弧菌冻干粉”,维持4~6小时以后再换水。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视病情而定),连续用3次,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如果在一些育苗场将卤虫用“噬菌蛭弧菌冻干粉”浸泡一下投喂,配合“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或“免疫促长素”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用药后应注意换水,以保证被杀死的细菌及一些有毒物质及时排出。
3、对虾养殖主要是采用大面积池养方式,所以对弧菌病的大范围流行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积极改善养殖环境,可在水内使用“鱼虾菌毒净”,底质恶化较重者也可适当使用“铂福底健”、“底复壮”或“铂源盾-底盾”进行底质改良,但应注意观测水中pH值的变化。然后在水源水质较好的前提下进行大换水。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可比较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
投喂优质饵料,投喂“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或“黄连康”等药饵。选择适当抗菌药物制成药饵及时投喂。如果病情不太严重或病势得到基本控制后,可与正常饵料交替投喂。
八、延伸阅读
蛭弧菌在虾蟹养殖中的独特功效
1、噬菌蛭弧菌对虾蟹病原菌的杀菌范围广,噬菌效果显著
噬菌蛭弧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分泌抗菌肽、依枯草菌素等抑菌物质的生防细菌不同,它主要以机械钻孔与酶解的方式破坏病原菌细胞壁,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噬菌蛭弧菌的这种作用方式也决定了其杀菌范围比其他生防细菌更为广泛。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几乎能够裂解虾蟹常见的病原菌种类。例如,噬菌蛭弧菌对非01霍乱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梅氏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气单胞菌等共25株虾蟹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噬菌活性。因此,通过向水体中泼洒噬菌蛭弧菌,可以广泛降低水体中虾蟹病原菌的种类与数量,从而减少了虾蟹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率。
此外,噬菌蛭弧菌对病原菌的噬菌效果也极为显著。实验证明噬菌蛭弧菌5天使嗜水气单胞菌含量下降103cfu/mL,在9天使嗜水气单胞菌含量下降107cfu/mL。这些研究表明噬菌蛭弧菌消除致病菌的效率高,为进一步在虾蟹细菌性病害防治上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试验依据。
2、噬菌蛭弧菌噬菌条件较为宽松,适应虾蟹养殖水体环境能力强
虾蟹养殖生长的pH、温度范围与噬菌蛭弧菌的噬菌条件基本相同。据研究表明,目前分离的噬菌蛭弧菌菌株对pH、温度等环境因子的要求并不严格,其噬菌条件范围一般为pH6.5-8.6和4℃-37℃。噬菌蛭弧菌在4℃-37℃和pH6.0-8.0条件下对点状产气单胞菌有形成噬菌斑的能力;噬菌蛭弧菌在温度10-35℃和pH6.5-8.6范围内对河流弧菌均有裂解作用,在25-30℃和6.5-8.1范围内噬菌蛭弧菌对河流弧菌裂解活性最强。而且,水体中的天然细菌含量完全可以保持噬菌蛭弧菌的生长。这些均说明噬菌蛭弧菌对虾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温度和pH的适应范围较宽松。
3、噬菌蛭弧菌能够解决虾蟹病原菌因出现耐药性所导致的负面效应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在反复接触抗病原体药物后,其反应不断减弱,以至最后能够抵抗药物而不被杀灭或抑制的现象。耐药性的产生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与养殖过程中长期使用某种药物、用药方法不当以及病原体的异地传播有关。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不仅会导致用药量增加,提高养殖成本,而且还会造成环境与水产品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研究表明,噬菌蛭弧菌是一种具有先天噬菌特性的寄生性细菌,其噬菌作用不因病原菌是否产生耐药性而发生影响。实验观察了噬菌蛭弧菌对耐沙拉沙星和新霉素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裂解作用,发现其对这些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仍然具有良好的噬菌效果。因此,噬菌蛭弧菌是解决病原菌不断产生耐药问题的最佳选择之一。
蛭弧菌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
目前,蛭弧菌已在我国商品化生产,并在水产养殖业中广泛应用。蛭弧菌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主要用途有:
1、蛭弧菌是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一种新工具,利用蛭弧菌控制和减少池塘中细菌性疾病发生。
2、蛭弧菌是水产养殖水体的生物改良剂,利用蛭弧菌对水体中细菌的裂解作用,去除有害于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菌,降低氨氮含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与光合细菌合用,还有控制养殖水体的COD、硫化物等作用。
3、蛭弧菌是细菌性疾病防治的“活性抗生素”,因为蛭弧菌能裂解一些异养细菌,使养殖水体中的水产养殖动物致病菌浓度大大降低,进而降低了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