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近期池塘出现大量“油膜”怎么处理?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6-30 15:35:01  阅读:1次

夏季高温炎热,长时间的高温天气,易导致虾蟹养殖塘出现油膜或粘稠丝状物,困扰着许多养殖朋友,一般来说,水体油膜的出现预示着池塘有机质比较多,是水质恶化的前兆,尤其是在当下的高温、暴雨季节,无论是任何养殖品种,油膜问题更应该得到重视。

20.png

一、 油膜水的成因

1、养殖水体中的油膜,主要有三方面形成:

①蓝绿藻过度繁殖形成油膜,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和粪便等鱼、虾、蟹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水库、湖泊封闭水体富营养化。

尤其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出现蓝绿藻和水华。蓝藻型水华以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束丝藻属较为常见。在营养盐类和有机质丰富而且相对静止和高温作用下的池塘、水库、湖沼中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蓝绿色浮膜。

②甲藻过度繁殖形成油膜,甲藻多生长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当中。

甲藻水华表现出许多种颜色,蓝绿色、红褐色、黄色、棕褐色等,如蓝绿裸甲藻水华呈蓝绿色;飞燕角藻水华水体呈现红褐色。

③裸藻过度繁殖形成的油膜,水华发生在有机质丰富的静水小水体,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红色水面一般是裸藻、裸甲藻、多甲藻、黄被藻、隐藻等藻类成为优势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状物质,很多地方都称之为“铁锈水”。裸藻、裸甲藻、多甲藻死后释放毒素,对养殖动物有害;黄被藻不易被鱼类消化,隐藻易引起转水,因此这类水在目前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都应进行处理。

21.jpg

2、养殖水体有机质过多,底质差。

饲料粉末,残饵,粪便等悬浮杂质翻涌,密度比水小的污物集结在水表面,形成灰色、白色、黄褐色油膜。

3、底质恶化,底热返底  

养殖池塘淤泥厚或有机质沉积较多,清塘不彻底,在昼夜温差较大时,出现底热返底现象,使得底层有机质释放到水体中,水质变差,形成油膜。

4、虾蟹消化系统病变或投喂冰鲜鱼,也易在水面形成油膜。

二、油膜水的危害

养殖水面的下风处出现少量的油膜是肥水的标志,少量的油膜的出现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养殖水体的藻类过旺盛,水体当中的油膜过多,覆盖的水体面积过大,甚至整个池塘的水面都是,就可对水生动物的养殖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水面存在大面积油膜时,氧气溶入水中受到阻碍,会造成含氧量下降。油膜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油膜过多会增强水体的粘性,水面不易起浪,水体流动性变差。无论何种都会影响水中溶氧。

2、水面的油膜会阻碍阳光照射,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养殖水体的溶氧量降低。油膜附着于水草上,使水草挂脏,阻碍其进行光合作用,净化能力减弱,导致氨氮、亚硝酸盐升高。

3、藻类过旺所形成的油膜水在裸甲藻,蓝藻等大量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对水生动物具有不利影响。这些藻类鱼虾相对其他藻类来说较难消化。

4、油膜易滋生寄生虫和病原菌,使得虾蟹暴发疾病,影响养殖效益。

5、油膜中的有机质被虾蟹食用后,易引起肠炎、溃疡、消化不良等问题。

三、处理方案:

处理思路:油膜属于杂质、有机质的聚合体,主要特征就是粘性过大,因此在处理此类问题的过程中,第一步要消除水体粘性,提高水体表面张力,打破水-气界面阻碍。第二步切断水体过量有机质来源(根据养殖对象情况合理投料)。

建议方案:

1、首先使用“安进激活”/“互渔激活”或“激活水净”/“激活倍净”全塘泼洒,降解水体毒素并消除水体粘度,打通水体通透性,激活水体。

2、下午或晚上使用“金盾全能”/“底互卫”或“高铁全能”/“底改倍特”搭配“安进巨能氧”/“聚能氧”改底,切断底层有机质来源,促进有机质分解。

3、根据水质实际情况,后续补充“聚能菌素”/“菌倍特”、“安进菌霸”/“菌酶净”或“高活性芽孢杆菌”/“芽孢净”等活菌产品,可长久保持优良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