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鮰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因素,近几年养殖面积急速上升,但在2023年上半年,鮰鱼市场价格下滑严重,养殖利润呈现近三年的最低位,导致目前养殖终端存塘量较大,在当前的高温天气和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鮰鱼疾病爆发严重,很多养殖户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其出血、烂身及套肠等为主要爆发疾病,因此针对这些病害我们如何做好防控措施呢?
一、鮰鱼主要疾病的症状和发生原因
1、鮰鱼出血病
每年的6-8月份是鮰鱼出血病的高发时期,该病对鮰鱼苗种和成鱼都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其中对苗种的成活率影响较大,一旦在鱼苗阶段发病,可能引起鱼苗的大量死亡。
鮰鱼鳍、头颅、眼睛、体表出现充血现象
该病爆发的主要原因:①池塘养殖水环境恶化或者不稳定;②饲料投喂量过大;③细菌病原体导致肠道、肾脏等器官的损伤,损伤严重后便出现脏器出血,导致腹腔积血、脾脏发黑。
2、鮰鱼烂身病
在该病的发病初期,鮰鱼的头部、躯干部及鳍条部会出现局部腐烂;但当病情加重时,病灶皮肤破损,露出其下的肌肉组织甚至骨架组织。
病情加重的鮰鱼,肌肉组织和骨架组织暴露体表
该病爆发的主要原因:①池塘养殖水环境恶化或者不稳定;②养殖密度过大;③鱼体遭受机械损伤;④饲料投喂量过大;⑤细菌性感染,导致体表组织腐烂。
3、鮰鱼套肠病
近年来,华中地区开始频发斑点叉尾鮰的“套肠症”,该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出现症状后的3天左右即可发生大规模死亡,死亡率一般在90%以上,严重情况下达到100%。常见症状除了鳍条出血发红和体表有圆型褪色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症状就是患病鱼的肠道出现收缩、套叠、脱肛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可见肠断裂的情况。
病鱼体表形成圆型褪色斑
该病的病原初步认为是斑点叉尾鮰源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此病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极易感染:
① 3-5月份是叉尾鮰鱼苗运输的高峰期,如果运输鱼苗的密度过大,鳍条极易造成鱼体表皮损伤而诱发细菌性感染。
② 患有肝胆疾病和肠炎的叉尾鮰更易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因为患有肝胆疾病和肠炎的叉尾鮰免疫力低下、胃动力不足、肠道消化能力降低,肠道痉挛而致使肠道阻塞,出现肠套叠。
③ 叉尾鮰的肠道内有一定数量的绦虫寄生,也会致使肠道发生梗阻,同时容易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出现叉尾鮰的“套肠症”。
二、如何管理池塘?
1、加注新水
鱼塘中呈酸性的水,用抽水机抽出,再注入新水,以提高其pH值。如注入新水后,鱼塘中水的pH值仍在6以下,可继续抽出老水入新水。这样反复换水两三次,就可以使鱼塘中的水有适宜的酸碱度;也可以向酸性水体的鱼塘中,投放生石灰等碱性物质,使酸性水体被碱中和。
2、投喂管理
一般5-7月,随水温上升斑点叉尾鮰进入生长旺季,改喂优质高蛋白饲料,日投喂两次,日投饵率1.5%~2.5%。控制加料的速度和投喂量有利于斑点叉尾鮰的生长、发育、繁殖。
3、定期改底
由于投喂量加大,池底堆积大量粪便和残饵,池底通常发黑发臭,根据投喂量需10~15天进行一次改底,同时补充微生态制剂分解池塘有机质,降低氨氮、亚盐、硫化氢超标问题。
4、补充营养
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摄食量逐渐增加,此期间会投喂大量的高蛋白饲料,肝脏、肠道代谢负荷也相应增加,所以在高温期投喂一定要补充营养物质平衡肠道菌群,减轻肝肠负担。
三、如何防治
以上病害的发生基本都是细菌感染与被动应激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防治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进行,做好水质底质调控,提高鱼体体质。
1、水质调控
根据水质情况,定期使用“金盾全能”/“底互卫”、“高铁全能”/“底改倍特”搭配“安进巨能氧”/“聚能氧”等改善池塘底质,减少底泥腐败有机质含量,从源头上瓦解底泥病原菌的繁殖空间。同时使用“聚能菌素”/“菌倍特”、“安进菌霸”/“菌酶净”、“高活性芽孢杆菌”/“芽孢净”等活菌产品调解水质,稳定水体当中菌相平衡,进一步降低有害菌的空间占位。高温季节要适时使用“球藻壮”/“绿肽肥”+“安进肥霸”/“铂肥源”+“安进菌霸”/“菌酶净”对水体进行追肥,保证水体有一定肥度,这样能降低池塘缺氧风险以及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
2、调理机体
主要工作是做好鱼体抗应激以及保肝护肠,因为无论是出血、烂身、套肠等病害,基本都是肝肠等器官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因此在投喂期间应加强肝肠等重要器官的调理,保证鱼体有足够的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预防阶段定期拌料投喂“转肝灵”/“苷互渔”、“解毒保苷素”/“保苷素”、“苷解通”/“苷血通”等保肝产品,以及“畅舒安”、“畅益生”/“互畅健”、“白便白斑宁”/“畅互渔”等护肠产品,建议一个月内服两个疗程,5天一个疗程,抗应激方面可适时全塘泼洒“复合vc应激灵”/“酯化vc应激灵”、“稳定型vc”/“包被vc”等。
3、具体措施
一旦发病,严禁大排大换,在水质指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采取以下措施:
水体消毒:建议使用温和的消毒剂,如:“安洁”/“碘互卫”、“复合碘溶液”、“铂立康溶液”/“碘倍特溶液”等,同时搭配“黄连康”/“源独清”连续对水体消毒2次。
内服消炎:首次发病时,建议使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如果中后期死亡量较大,建议搭配两种抗生素,内服“血立止”/“氟倍净”+“安多西”/“炎倍净”,有出血症状的话在搭配“维生素K3”。针对套肠及烂身,建议使用“诺立康”/“诺倍净”+“安肠清”/“畅倍净”;
内服强体质:在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保肝工作,建议内服“苷解通”/“苷血通”+“酶益添”/“维互渔”或“免疫促长素”/“互渔促长素”等,保肝护肠,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