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对抗三伏天,水产养殖如何面对高温炎热,实现养殖高产?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7-17 15:03:37  阅读:3次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不少地区已经提前打破往年的历史记录。气象专家指出,目前已经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7月11日起正式“入伏”,具体时间为:初伏:7月11日至7月20日(10天);中伏:7月21日至8月9日(20天);末伏:8月10日至8月19日(10天)。今年的三伏天仍是40天!

15.jpg
入伏后意味着水产养殖也就进入长达40多天高温期的养殖阶段,此阶段是养殖的中后期,养殖池塘多是投料猛、水质负荷严重、底质恶化等情况较为明显,塘口则多会出现水草腐烂、水草较少或者活力不足,出现“绿水、红水、黑水”等不良水质,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常常连续闷热、低气压,而且易出现阴天、雷雨和大风等天气的突然转变。加之气压低,水中的溶氧也较低,光照条件差,藻类光合能力弱,非常容易老化,水质极易恶化,池塘特别容易缺氧或者处于亚缺氧状态,氨氮、亚硝酸盐也往往容易超标,蓝藻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预防或处理解决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预防或处理解决后会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那么,入伏后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该如何进行池塘管理,提高养殖效益,这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一、养殖池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底热缺氧
高温导致底质发热,缺氧是池塘出现的普遍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塘上层的水温度比下层的水温度高,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水体饱和溶解氧下降,水体溶氧高的水不能和溶氧低的水融合到一起,影响了池塘水平循环和垂直循环,导致大量有机物累积,厌氧菌大量繁殖,形成厌氧发酵,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缺氧。
同时底热加剧了耗氧,加重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毒性,容易出现冒底现象。水温升到35度以上时,底热的池塘容易出现底层缺氧,引起跳塘,缺氧浮头,养殖动物会出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等现象。
16.jpg
池塘底部发热,主要是因为细菌太活跃,降低水温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主要原因,夏季水温高改底为了降低有害菌的代谢速度,减少耗氧量和减少微生物的产热,同时尽可能的换水和发动增氧机,尽可能的把上下水温拉平衡。或者使用“安进激活”/“互渔激活”、“激活水净”/“激活倍净”打通水体。
2、倒藻现象
高温季节温度高,光照强,容易加重菌类的代谢,加速藻类生长和死亡。水中悬浮物和死藻使池水浑浊,产生藻毒素和池塘中有机物,造成坏水缺氧和浑浊。高温季节的虾前期摄食迅速,投料猛增。
虾塘水体和底质中的残铒,粪便,死藻等有机物分解速度加快,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滋生蓝藻,甲藻等不良藻类。藻类过多消耗池塘的养分,使池塘底部缺氧,加速恶化,产生有害毒素,有害细菌的滋生,繁殖,容易导致疾病爆发。
17.jpg
3、蓝藻爆发
近期在跑塘过程中,塘口多多少少都有蓝藻,主要是因为菌藻失衡,池塘积累大量的粪便等引起氮磷比例失调,蓝藻成为优势种群,会大量爆发。蓝藻对养殖动物的危害:蓝藻(项圈藻)可迅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蟹的鳃组织,干扰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在死后会分解产生毒素-蓝藻毒素,蓝藻毒素量多会直接造成螃蟹中毒死亡。所以不建议使用蓝藻药物进行杀灭,以防河蟹中毒大量死亡。
4、氨氮亚盐超标
随着温度升高,投喂量上升,代谢加快。池塘中氮循环受阻或者池塘中游离的氮过多极易导致氨氮,亚盐持续升高。最近也发现池塘中氨氮亚盐超标的情况越发严重!
5、虾蟹塘水草枯萎、上浮
近期很多塘口伊乐草上浮、水韭菜长出水面,建议各位老板四壳结束后及时将上浮水草打捞,防止水草腐烂败坏水质耗氧,导致池塘溶氧过低,引起螃蟹上岸,水韭菜及时打头,防止封锁塘面,导致溶氧偏低。
18.jpg
二、养殖动物需要关注的疾病
1、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和成鱼均可受害,鲤、鲫、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也可感染,一般流行于4-10月,以夏季最为流行,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病,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和赤皮病并发。感染是鱼体与病原直接接触引起的,鳃受损后特别容易感染,在水质好,放养密度合理且鳃丝完好的情况下则不易感染。
2、细菌性肠炎:此症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鳙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在水温在20℃以上时流行,水温25℃-30℃为流行高峰,流行时间为4月-10月,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发病,一龄以上的草鱼、青鱼多发生在4月-6月,当年草鱼多发在7月-9月,被感染的鱼离群独游,食欲减退,严重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凸,肠壁充血发红,后期肠粘膜溃烂脱落,死亡率较高。疾病流行季节,防治方法同烂鳃病。
3、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又称擦皮瘟,是青鱼和草鱼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种也可发生。荧光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鱼的体表完整时病原菌无法侵入,只有当体表受损时,病原菌才可乘虚而入。
19.jpg
4、对虾白斑综合征:该病主要危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等,自2014以来有部分克氏原螯虾主要产地(湖北、江苏、安徽等)也有该病的发生。主要传播方式为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发病水温一般为20℃-28℃,各沿海地区对虾主要养殖区及湖北、江苏、安徽等均有发生。被感染的病虾首先停止摄食,行动迟钝,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浮于池水边不动,并很快死亡,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淡褪色,典型的病虾在甲壳的内侧有白点,白点在头胸甲上特别清楚,肉眼可见,有的病虾白点不明显,头胸甲与其下方的组织分离,容易剥下。
5、锚头蚤:对淡水鱼各龄鱼都可危害,全国都有此病流行,尤以广东、福建和广西最为严重,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锚头蚤在12-33℃都可繁殖,主要流行于热天。尤以鱼种危害最大,当有4-5只虫寄生时,即能引起鱼病死亡,对2龄以上的鱼一般不能引起大量死亡,但影响鱼体生长、繁殖及商品价值。主要危害体重100g以上的鳗,寄生在鳗的口腔内,严重时鳗因不能摄食而饿死。
6、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鲂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从鱼种至成鱼均受害。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尤其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在25℃以上时最为严重,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鳃盖骨内表皮充血、发炎、腐烂,形成一个圆形不规则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7、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主要危害鳜鱼,该病流行水温25℃-34℃,最适流行水温28℃-30℃,气候突变、气温升高和水环境恶化,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部分鳜鱼养殖区发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江苏、湖北、广东等鳜鱼养殖区。
8、肝胰腺坏死症:俗称“偷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多由于投苗密度过大、饲料投喂过量,养殖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
20.jpg
三、池塘管理方法
1、及时加注新水
这时必须控制池塘的水位,水位太浅会导致池塘的水温升高,如果高温一直持续,会直接影响养殖品种的生长,减少摄食。因此需要养殖品种的特性,合理掌握水位高度(一般保持1.5-2.0m)。在加注新水前后全塘泼洒“解独应激灵”+“复合vc应激灵”/“酯化vc应激灵”,提高养殖动物抗应激能力,同时要注意水源水质是否正常。
2、科学投喂
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科学投喂。三伏天气温水温均较高,很多草鱼池塘中每天投饵率超过3.5%,青鱼塘超过2.5%,黄颡塘超过2%,大量摄食之后,鱼生长迅速,同时消化负担也同步加大,需要加强肠道和肝胆的养护,保肝护肠,重点在肠,肠不好肝脏立马崩溃。因此要适当减少投喂量,同时拌料“转苷灵”/“苷互渔”或“苷解通”/“苷血通”+“肝宁”+“酶益添”/“维互渔”,维护养殖动物肝肠健康。
3、做好水质稳定
高温会容易产生各种藻毒素,加上投喂量大,水中有机质多,水中的有害物质常常超标。这就会导致水体浑浊,养殖动物厌食、鳃病、虾偷死等现象。因此在高温季节一定要保持水质稳定,水质稳定意味着池塘中有益藻类、有益菌群保持着生态平衡。所以培藻培菌工作尤为重要,但要注意一点的是这时水体中氮多碳少,氮多磷少,因此只需要适时补充“球藻壮”/“绿肽肥”+“安进菌霸”/“菌酶净”搭配红糖进行培藻即可,在定期使用“聚能菌素”/“菌倍特”、“乳酸菌群”/“乳酸净”、“高活性芽孢杆菌”/“芽孢净”等活菌产品维持菌藻平衡。
21.png
4、加强底质调控
随着养殖投喂量的增加,养殖动物每天排放的含氮物质较多,所以需要及时调节水质,如果底质一旦恶化,就会给养殖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就要定期进行底质改良。
具体改底的方向如下:
①提高底泥氧化还原电位;
②促进塘底营养元素的释放;
③抑制底部有害菌生长,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
④促进底泥中沉积的粪便、残饵、死藻的分解。
因此建议在高温期间每7-10天使用“金盾全能”/“底互卫”(过硫酸氢钾)或“高铁全能”/“底改倍特”(高铁酸钾)搭配“安进巨能氧”/“聚能氧”进行改底,在提高池塘底泥氧化还原电位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底部酸化、缺氧和有机物过多的问题,之后交叉使用“高活性芽孢杆菌”/“芽孢净”、“菌酶双效”/“菌酶净”(颗粒)或“菌酶全能”/“底互硫净”等菌酶产品进一步促进底泥中沉积的粪便、残饵、死藻的分解,加快底泥当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如此时遇到水体油膜多、水体分层时,在上诉处理措施前建议全塘泼洒“安进激活”/“互渔激活”或“激活水净”/“激活倍净”,能有效激活水体,提高水体通透性,消除水面油膜及分层现象,间接增加水体溶氧。
5、做好病害预防
高温天气是养殖动物的快速生长期,也是其疾病高发期,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病害都可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内服保健产品,驱虫产品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比如10天拌料内服“渔乐健”/“互渔健”、“转苷灵”/“苷互渔”、“畅舒安”、“畅益生”/“互畅健”等,可以清热解毒,提高肠道菌群。半个月做一次驱虫保健,内服或外泼“孢瓜净”/“孢瓜倍特”,可有效防控对虾肝肠孢虫、纤毛虫、盾纤毛虫、孢子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